SERRS技術應用于兒茶酚胺檢測
作為一種重要的針刺效應物質,兒茶酚胺在生命機體內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兒茶酚胺的檢測手段多種多樣,然而,由于其所在環境復雜、含量低、易氧化,檢測結果都不甚理想。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楊良保等人利用表面共振增強拉曼光譜(SERRS)技術,實現了對血清中兒茶酚胺針刺效應物質的檢測。
在研究過程中,針對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活性弱的目標分子,研究人員使其與拉曼探針結合,從而顯著提升了目標分子的拉曼散射光譜強度。此外,利用算法和SERS指紋識別的優勢,就可實現血清中兒茶酚胺物質的多組分檢測。進一步利用該功能化基底的Au-0鍵作為內標信號,即可對低濃度下的兒茶酚胺進行定量檢測。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拉曼光譜技術漸趨成熟,并逐漸開始在多個領域發揮作用。如今,各國的拉曼光譜研究進展不斷加快,我們相信,這一無損智能檢測技術將在更多領域釋放出活力,助推其他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拉曼光譜助力表觀遺傳學快速測序
表觀遺傳學是遺傳學研究中zui為前沿的領域之一,目前使用的表觀遺傳測序方法具有繁瑣、費時、價格昂貴等缺點。5月9日,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發表公報,言稱該中心成功開發出了一種能直接讀取單分子DNA堿基的新型光學納米孔器件,有望用于遺傳學研究快速測序。
據介紹,該新型器件運用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納米孔流體技術。納米流體技術會驅動DNA分子穿過表面等離子體納米縫,穿過的瞬間,表面增強拉曼光譜被激發并“繪制”出堿基分子的“指紋圖”,從而達到化學鍵水平的識別。通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納米孔流體技術的聯用,這一納米孔器件不僅可以“讀取”DNA編碼,還可以“讀取”堿基的各種化學修飾產物。這些修飾產物通常攜帶著與表觀遺傳變異相關的大量信息,并影響著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對這些修飾產物進行觀測意義重大。
因具有無損、便捷、高速、穩定等優點,拉曼光譜技術在基礎研究領域備受推崇。當前,該技術已在食品安全、生物醫藥、分子結構研究、化工、考古及文物鑒定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研究人員的潛心研究下,拉曼光譜技術越發成熟,應用領域更為深入。
隨著拉曼檢測、拉曼成像在生物醫學等領域日益重要,拉曼光譜也在更多領域被行業人士熟知。日前,拉曼光譜技術在微納米激光領域的突破性創新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拉曼光譜技術創新升級,將進一步推動該產業深入拓展。據市場預測,在未來幾年內,拉曼光譜市場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這主要歸功于zui近的拉曼技術進步和不斷擴大的應用基礎。
科學家在拉曼微納米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隨著納米光技術如芯片級光通訊、生物醫學成像的發展,人們對激光研究越來越深入。一般的納米激光波長固定,限制了其應用,而拉曼光散射能將泵浦光轉變為新的波長。發展新型拉曼納米激光可以得到波長可調的納米激光,有可能在應用上取得創新性的突破。
阮雙琛教授團隊采用空間限域生長法合成了一種新型石墨烯材料。在該材料中可以得到波長可調的拉曼納米激光。拉曼納米激光具有無閾值、可室溫操作、激光波長可調、激光波長覆蓋范圍廣(波段從可見光到近紅外光)等特點,有望在納米光技術如生物醫學成像等方面取得應用上的新突破。
中科院研究員運用拉曼組新型細菌耐藥性快檢技術
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了耐藥性的廣泛傳播。對抗耐藥性不僅需要研發新型抗生素,還需要發展耐藥性快檢技術和監測體系,從而推遲與遏制耐藥性的傳播。針對這些瓶頸,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提出了基于“拉曼組”的耐藥性快檢技術。拉曼組基于單細胞成像,不依賴于細菌的繁殖,因此通常能夠在一個小時內完成細菌耐藥性測量和機制區分,因此它在臨床耐藥性快檢方面具有重要優勢。
與此同時,我們發現拉曼技術在陶瓷檢測中的創新應用。此前,在香港皇廷2016秋季中國藝術品拍賣會巡展廈門站。19件歷朝陶瓷精品均采用了“科技 人文”鑒寶的新模式,也是目前*附有標準化組織ISO認證機構檢測報告的古陶瓷拍品。據介紹,儀器檢測是將瓷器放進真空環境的X熒光光譜儀后,再經過拉曼光譜儀檢測釉面成分。可根據檢測數據進行對比和經驗分析,給出古陶瓷的年代與真偽的參考報告。
拉曼技術的不斷進步擴大,拉曼光譜應用也遍及多個領域。據悉,未來生命科學、半導體、碳材料和材料科學將是拉曼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其中,生命科學是規模zui大的應用領域,目前的市場規模剛剛超過4億美元,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增長到約6.6億美元。
然而,當拉曼市場爆發式發展呈現主流趨勢時,還存在幾個限制拉曼市場發展的因素,例如缺乏熟練的勞動力、較高的安裝成本、儀器的專業操作與使用。市場的需求與缺陷則應是行業品牌企業去執著突破的方向。